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

淺談「帶業往生」 To Afterlife

    很多信徒以為:
    「專修『淨土法門』,只要『念佛』就好了!就是能夠『帶業往生』,那麼何必要了解『原始佛法』呢?」
    既然講「帶業往生」,那麼什麼是「」呢?而且要如何「帶業往生」呢?這樣子又回答不出來了,是吧?

    【一】若想要知道如何「帶業往生」?應該先要知道俱備哪些條件? ~❤
    「帶業往生」應該俱備「五根」:信根、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

    以下,是這「五根」的內涵──
    ➊ 信佛、信法、信僧的信心,稱為「正信」,又稱為「信根」。
    如果沒有「信根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

    ➋ 佛陀說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佛遺教經說:「譬如,小水長流,則能穿石。」禮記‧大學也說:「止於至善。」(白話文:精益求精,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。)
    以上稱為「正精進」,又稱為「精進根」。
    如果沒有「精進根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

    ➌ 念佛、念法、念僧的念頭,稱為「正念」,又稱為「念根」。
    如果沒有「念根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

    ➍ 佛遺教經說:「汝等比丘!若攝心者,心則在定;心在定故,能知世間,生滅法相。」接著又說:「譬如,惜水之家,善治堤塘;行者亦爾,為智慧水故,善修禪定,令不漏失,是名為:『定!』」禮記‧大學也說:定(修止)、靜(身心輕安)、安(心安理得)、慮(四靜慮)、得(修觀)。
    以上稱為「正定」,又稱為「定根」。
    如果沒有「定根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

    ➎ 如果,只是貪愛心在「念佛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?
    如果,只是瞋恨心在「念佛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?
    如果,只是愚痴心在「念佛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?
    離貪、離瞋、離痴,稱為「智慧」,又稱為「慧根」。
    如果沒有「慧根」,這樣能夠「帶業往生」嗎

    由此可知,「帶業往生」需要俱備「五根」:信根、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
    如果要培養「五根」,一定要俱備「五力」:信力、進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。(五力是因,五根是果!)

    【二】知道如何「帶業往生」了,現在再回來看看什麼是「」呢? ~❤

    過去所造的算是「業」嗎?
    過去所造的已經是「果」了,怎麼可以稱為「業」呢?難道你可以改變「過去」嗎

    未來所造的算是「業」嗎?
    未來所造的還沒有發生,怎麼可以稱為「業」呢?難道你可以改變「未來」嗎

    現在所造的算是「業」嗎?
    當下的「念頭」正在造業,它正是「業」的主人!正默默的在改變「未來」呢!

    那麼「業」和「果」到底有什麼關係和差別呢?
    「業」是「業行」,是指當下的「念頭,每一個當下的「念頭」不同,所以每一個當下所造的「業」也就不同。
    「果」是「異熟」,是指在不同的時空裡,所成熟的「果報」。所以「業」和「果」根本是不相同的

    由此看出,要往生之前的「當下」這一個「念頭」,才是真正的「
    所以說!如果要「帶業往生」,就要看往生之前的這個「念頭」,是否真正放在「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」的上面呢?

    語云:「昨日種種,譬如昨日死;今日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」
    從現在起,不管你過去造了多少善事、或惡業?念了多少聲佛號、或是根本沒有念?
    請您記得!珍重愛惜、老老實實的,請把握住──當下的這解脫之「一念」吧!

    ♡~~~~~~~~~~~~~~

    ☀ 《慚愧經》說(慚愧心):

    「諸比丘!➊ 慚愧不具時,損缺慚愧者,損毀根防護之所依;
    ➋ 根防護不具時,損缺根防護者,損毀戒之所依;
    ➌ 不具時,損缺戒者,損毀正定之所依;
    ➍ 正定不具時,損缺正定者,損毀如實智見之所依;
    ➎ 如實智見不具時,損缺如實智見者,損毀厭背離貪之所依;
    ➏ 厭背離貪不具時,損缺厭背離貪者,損毀➐ 解脫智見之所依。
    諸比丘!譬如損缺樹之枝葉時,其幼芽不圓滿,皮、木、心亦皆不圓滿。
    如是,諸比丘!慚愧不具時,損缺慚愧者……乃至……損毀解脫智見之所依。」

    ~《增支部經典‧七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大品‧Hirīottappasutta 慚愧經》(AN 7.65)

    ── 佛曆 2560.4.3(一)心燈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