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

584 認識【巴利聖典】,走出「阿含迷思」 Out of the Wood


☸ 認識【巴利聖典】,走出「阿含迷思」 Out of the Wood ~♡

☆ 歡迎下載【巴利聖典】多媒體光碟、《寶筏心燈》聖典導讀‧心靈寶典

壹、 感恩父母及親眷,分享給有福氣者! Thanksgiving & Blessing

經過,近十年寒暑……

     菩提僧團──身心禪林,結集「佛陀原始教法」《Pali 聖典》──
     《Dhamma 法藏》、《Vinaya 律藏》、【編輯目錄】及【巴利經文及漢譯比對】等工作,皆已大致完成。
     敬請流通,歡迎【校對】,或者【製成網頁】,供養十方法界,提供善信瀏覽!

     願以此功德──迴向過往雙親及眷屬;
     並祈願世間──深入經藏、智慧如海。

菩提僧團 心 法師 校稿於高雄【翠峰精舍】
佛曆 2559(西曆 2016)年 7 月 26 日

貳、 關於「婆羅門教、種姓制度」 About Brahmanism & Casteism

世界上,最強勢、神祕又高明的宗教──
不是天主教、基督教、回教……而是:婆羅門教!

     它不需船堅砲利(賣鴉片)、教士傳教、發麵粉、蓋醫院……
     就很神祕的:將你的宗教完全掉包。
     讓你信他們的神(大梵化身)、讀他們的經(梵文經典)。

     在你的腦裡,植入他們的教義和價值觀。(這點基督教、回教……要慚愧了!)
     甚至,連教主都可以換成他們的:大梵天神(毗盧遮那、阿彌陀佛……)。

     然而,更高明的地方不止於此(將你的宗教掉包以後):
     仍神不知、鬼不覺,讓你對這一切渾然不知,以為──

     還在信自己的神(大乘菩薩)、拜自己的佛(阿彌陀佛)哪!
     因為迷惑、植入太深,即使人家告知真相,也不願承認。(有夠厲害~~吧?)

── 佛曆 2559.11.17(四)大乘婆羅門教 ──
── 佛曆 2564.5.28(五)阿含迷思 更新 ──

一、 卡拉瑪經偈──佛陀法語 Kesamuttisutta

     ☆ 《卡拉瑪經》與《四大教法》的忠告 ☞ 「如是我聞」不能代表佛說!
     「❶ 汝等勿信風俗;❷ 勿輕信傳統;❸ 勿輕信聽聞;❹ 勿信因與經教相合;❺ 勿信基於推理;❻ 勿信基於學術研究;❼ 勿信情況考慮周詳;❽ 勿信見解卓越;❾ 勿信形象權威;❿ 勿信因此沙門,是我等祖師。

     卡拉瑪眾!若汝等發現──『① 此法是不善,② 此法是有罪,③ 此法是智者所訶毀,④ 如果實踐此法,能導致無益與苦!』卡拉瑪眾!其時,則應捨棄此法……。
     卡拉瑪眾!若汝等發現──『⑤ 此法是善,⑥ 此法是無罪,⑦ 此法是智者所稱讚,⑧ 如果實踐此法,能帶來利益快樂!』卡拉瑪眾!其時,則應圓滿受持!」
~《增支部經典‧Kesamuttisutta 卡拉瑪經》(AN 3.66)

二、 檢驗「四大教法」──「如是我聞」不可代表佛說! 4-Checking

     ☆ 最早出現:“佛經卷首須置「如是我聞」”的文獻記載,並非佛經,反而是龍樹(婆羅門種)的《大智度論》。龍樹說「性空」、教人要放空,自己一點也不空,素有「千部論主」之美稱,不但造論特多,偽造大量梵語佛典;為掩人耳目,更杜撰:“釋尊對阿難言,須於經典卷首加上「如是我聞」”的說法。好愚弄、取信於一般凡夫眾生,令其偽造、竄改佛經的奸計得逞!

1. 檢驗「比丘所說」 Checking Buddha's Preaching by Bhikkhu

     「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,作如是語,聞說:
     『賢友!我從世尊面前親聞於此,現已受持──
     此是正法、此是聖律、此是師尊聖教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對於彼比丘所說,既不可以歡喜、也不可以拒絕。
     既不歡喜、也不拒絕,應妥善了解其文句,並深入(巴利)經藏中尋求完整無誤之詳細說明、且於(巴利)律藏中尋求完整無誤地教導開示。
     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既不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亦不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非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此比丘所誤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因此汝等應捨棄於此錯誤(比丘所說之傳承)。」
     「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不但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而且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是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此比丘所正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此為第一大教法(比丘所說教法之檢驗),應憶念不忘──永久受持。」

2. 檢驗「僧團所說」 Checking Buddha's Preaching by Sangha

     「復次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,作如是語,聞說:
     『賢友!於知名某者住處,有僧團共住、有長老、有上首(領袖),
     我從彼僧團面前親聞於此,現已受持──
     此是正法、此是聖律、此是師尊聖教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對於彼比丘所說,既不可以歡喜、也不可以拒絕。
     既不歡喜、也不拒絕,應妥善了解其文句,並深入(巴利)經藏中尋求完整無誤之詳細說明、且於(巴利)律藏中尋求完整無誤地教導開示。

     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既不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亦不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非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彼僧團所誤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因此汝等應捨棄於此錯誤(僧團所說之傳承)。」
     「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不但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而且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是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彼僧團所正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此為第二大教法(僧團所說教法之檢驗),應憶念不忘──永久受持。」

3. 檢驗「多數教派所說」 Checking Buddha's Preaching by Mainstream

     「復次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,作如是語,聞說:
     『賢友!於知名某者住處,有眾多長老比丘共住,多聞而傳承阿含(聖教)、憶持正法(經藏)、憶持聖律(律藏)、憶持論母(論藏),
     我從彼等長老面前親聞於此,現已受持──
     此是正法、此是聖律、此是師尊聖教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對於彼比丘所說,既不可以歡喜、也不可以拒絕。
     既不歡喜、也不拒絕,應妥善了解其文句,並深入(巴利)經藏中尋求完整無誤之詳細說明、且於(巴利)律藏中尋求完整無誤地教導開示。

     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既不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亦不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非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彼等(多數教派之)長老所誤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因此汝等應捨棄於此錯誤(多數教派所說之傳承)。」
     「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不但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而且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是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彼等(多數教派之)長老所正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此為第三大教法(多數教派所說教法之檢驗),應憶念不忘──永久受持。」

4. 檢驗「非主流所說」 Checking Buddha's Preaching by Non-Mainstream

     「復次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,作如是語,聞說:
     『賢友!於知名某者住處,有某一長老比丘居住,多聞而傳承阿含(聖教)、憶持正法(經藏)、憶持聖律(律藏)、憶持論母(論藏),
     我從彼長老面前親聞於此,現已受持──
     此是正法、此是聖律、此是師尊聖教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對於彼比丘所說,既不可以歡喜、也不可以拒絕。
     既不歡喜、也不拒絕,應妥善了解其文句,並深入(巴利)經藏中尋求完整無誤之詳細說明、且於(巴利)律藏中尋求完整無誤地教導開示。

     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既不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亦不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非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彼(個別傳承之)長老所誤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因此汝等應捨棄於此錯誤(個別傳承所說之傳承)。」
     「若其文句在用心進入經藏中、用心在律藏中(詳細)尋求以後;不但被收入於(巴利)經藏中,而且被發現於(巴利)律藏中,有此依據,可以去下結論,告知:
     『此確實是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之法語;
     而且,這是(聖教已被)彼(個別傳承之)長老所正解。』
     諸比丘!此為第四大教法(個別傳承所說之檢驗),應憶念不忘──永久受持。
     諸比丘!此等是『四大教法』(之檢驗)。」
~《長部經典‧Mahāparinibbānasutta 大般涅槃經》(DN 16, 188)

參、 無常歲月~~走出迷思 Out of the Mahayana Brahmanism

一、 【巴利聖典】簡介──前言 Brief Introduction

     ☆ 阿含( Āgamā ) ➾
     佛世以後,阿含是所有聖教傳承的簡稱。
     原來意思:這佛法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!
     是否正確?不敢保證──
     要自己從經律當中去核對。
     如《四大教法經》中所說。

     ☆ 九部經(九分教) ➾
     ⑴ 契經(巴利聖典:比丘波羅提木叉、比丘尼波羅提木叉、相應部經典、長部經典、中部經典、增支部經典);
     ⑵ 應頌(應該背誦:小誦經、法句經、經集);
     ⑶ 記說(契經解說:聖律、大義釋、小義釋);
     ⑷ 偈經(偈頌詩句:長老偈、長老尼偈);
     ⑸ 自說經(佛自開示);
     ⑹ 如是語(聞佛開示);
     ⑺ 本生譚(佛教故事:天宮事、餓鬼事);
     ⑻ 未曾有法(解說教義:無礙解道);
     ⑼ 智解(教理問答:導論、三藏知津)。
~《增支部經典‧五集‧正法品‧Dutiyasaddhammasammosasutta 忘失正法之二經》(AN 5.155)

     ☆ 法( Dhamma ) ➾
     佛世時代,法是屬於《九部經》的《應頌》部份;
     《應頌》是指佛法當中『應該背誦』的法句偈語。
     其中包含:《小誦經》、《法句經》、《經集》。
     佛世以後二百年間,仍然傳承正法律的原始僧團──
     為解釋小誦經、法句經、經集,故結集了《經藏》。

     ☆ 律( Vinaya ) ➾
     佛世時代,律是『生活規範』,
     後世才引申為『解釋戒的經』;
     佛世以後二百年間,仍然傳承正法律的原始僧團──
     為了解釋兩部律的《戒本》,所以結集了《律藏》。

     ☆ 論母( Mātikā ) ➾
     字義叫做:法義大綱,現今論藏的原始雛型。
     論藏:不代表佛說,是早期部派論師的觀點。
     佛陀時代只有法( Dhamma )和律( Vinaya );
     並沒有論(即阿毗達摩 Abhidhamma )──
     但是在指導學生背誦法義時,可能會需要大綱;
     類似考試作弊的小抄,這就是『論母』的來源。

     ☆ 正法久住的五個因緣 ➾
     ① 佛弟子恭敬地來聽聞佛法;
     ② 佛弟子恭敬地來學習佛法;
     ③ 佛弟子恭敬地來回憶佛法;
     ④ 佛弟子恭敬地來觀察所回憶的法義;
     ⑤ 佛弟子恭敬地知解法義以後,而來修習法隨法行的佛法。
~《增支部經典‧五集‧五十經篇之四‧正法品‧Paṭhamasaddhammasammosasutta 忘失正法之一經》(AN 5.154)

     ☆ 忘失五法的五個因緣 ➾
     ⑴ 不通達巴利聖典;
     ⑵ 不詳細為人說法;
     ⑶ 不教導他人說法;
     ⑷ 不詳細解讀法義;
     ⑸ 不修習內觀法義。
~《增支部經典‧五集‧正法品‧Dutiyasaddhammasammosasutta 忘失正法之二經》(AN 5.155)

     ☆ 破壞正法的五個因緣 ➾
     ① 顛倒經文;
     ② 難以調教;
     ③ 不敬傳承;
     ④ 豐富積蓄;
     ⑤ 破和合僧。
~《增支部經典‧五集‧五十經篇之四‧正法品‧Tatiyasaddhammasammosasutta 忘失正法之三經》(AN 5.156)

     ☆ 淘汰沙門的污染 ➾
     ① 剔除假和尚(栽培良田譬喻);
     ② 剔除假佛教(簸揚糠秕譬喻);
     ③ 剔除假道場(水管取材譬喻)。
~《增支部經典‧八集‧初五十經篇‧慈品‧Kāraṇḍavasutta 沙門之莠經》(AN 8.10)

《聖典選讀》追隨諸佛古道~忘失正法等經【剔除假佛教】 Dhammasammosasutta.pdf
https://archive.org/details/palishengdian04_007

《聖典選讀》追隨諸佛古道~拘迦利謗聖等經【提婆達多派非佛說】 The Pali Selected Readings.pdf
https://archive.org/details/palishengdian04_008

     綜合以上聖典的敘述,我們得到如下的結論:
     ⑴ 【巴利聖典】不是「北傳婆羅門教」的《阿含經》、也不像「南傳佛教」的《阿毗達摩》或「一經一論」的【梵文經典】!
     ⑵ 【巴利聖典】代表,原始佛法「正法」與「聖律」的第一手資料~~佛陀最後的教說:「正法與聖律,於我滅後,當為,汝等之大師!」
     ⑶ 【巴利聖典】每部經典,皆有歷史、文獻記錄,翔實可信、嚴謹可考;每卷經文,前後關聯、次第井然,多達二萬三千三百二十四卷,皆有重點、主題,有如,完整體系的《佛法教材》、生動活潑的《聖境旅人書》。

     《佛遺教經》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【菩提僧團、心 法師 整理】(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)

     佛陀最後的教說,與【巴利聖典】可以互相對照,所說完全一致!

     《佛遺教經》證實:「四聖諦」才是佛法的核心;而非,後來,摻雜婆羅門教思想之「大乘教」,與其衍生之「阿彌陀佛」,或「密教」信仰!

二、 走出「彌陀傳說」 Out of the Amitabha Brahmanism

     漢地被〖婆羅門教〗假冒佛教,矇混了二千多年,【巴利聖典】的出現,該是「佛陀正法」覺醒的時刻了!
     由馮馮居士的《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跡的追尋》不難得知,大乘的彌陀信仰,事實上是基督宗教的一個分支:

     「我們也可以很清楚地,看到彌陀的光環,就是這樣,從阿含經中,逐一摘取波斯的寶石鑲嵌出來的……但是,最後要表達的結論,還是諸行無常、苦、無我……。
     如果,您不走出彌陀的光環來,怎麼能夠看到原始的法義呢?……還是,要用理性來檢視這些寶石的原產地──波斯與阿含經?」
     ~節錄自《走出彌陀的光環》曾銀湖 居士

     在走出「彌陀傳說」的同時,何不放下「阿含迷思」呢?

     ☞ ➊ 阿含經,分散於各部派,沒有次第、又不完整;並且,由於翻譯者對原始佛法,不甚了解,所翻字句,令人生澀難懂,又混充不少大乘思想及其他經論者,例如:《雜阿含經》混以《無憂王經》!

     在所有漢譯《雜阿含經》中,竟找不到四神足、四正勤,「根相應」亦殘缺不全,三十七道品的順序、卷次錯亂,又不完整,就像,朝代錯亂、枯燥乏味的歷史教科書,漫無頭緒、令人費解;所以,歷代經論家,對阿含經皆不甚重視!

     然而,近代《阿含經》,為何又重新受到重視?
     答案:是因為「巴利聖典」的出現!

     當《阿含經》的字句,難以閱讀時,就把「巴利聖典」的字句,照搬上去!恰如斷手、斷腿的人,需要義肢才能走路一樣!

     ☞ ➋ 反觀「巴利聖典」,有如,詳實有序、生動活潑的聖境旅人書,提綱挈領、事半功倍──多達二萬三千三百二十四卷,每卷經文,前後順序、次第井然,三十七道品,相當完整;而且,每卷經文,皆有重點、主題。

     例如:《大念住經》,是「四念住」的詳細說明,而其他經卷,因所敘述重點不同,只能一筆帶過;如果,遺漏《大念住經》,二萬多卷的「巴利聖典」就如缺手、斷腿,有關「四念住」的項目,將無法令人了解!

     「巴利聖典」體系之完整、次第之分明,是歷代聖者、阿羅漢,精心的結集、編排,是留給世人最珍貴的禮物!
     所以,對於「巴利聖典」應有系統的研讀,才能獲得,正確的見解,與最大的益處。

     千萬,不可把祂,拿來當作:

     修補混淆「婆羅門教」思想之《阿含經》的工具;才是,對「巴利聖典」莫大的恭敬與尊重!

     現在,正是放下《阿含經》,走出「阿含迷思」;重新認識「巴利聖典」、回歸「佛陀正法」的時刻了!

三、 走出「阿含迷思」 Out of the AGAMA Brahmanism

     Brahma 梵 = Brahman 婆羅門,實為同一字之不同翻譯。
     誰會捨棄佛陀說法的語言「巴利語」──摩揭陀國語,而使用「梵語」──「婆羅門教」之語言,記錄佛經呢?
     答案很明顯:若不是「婆羅門教」徒;就是,偽稱歸附佛法,而實際上,仍是「婆羅門教」徒的「附佛外道」!
     由此看出:「梵語」、「梵文」與「婆羅門教」之關係,如此密切;所有梵文經典,自然,充斥「婆羅門教」思想、成為「婆羅門教」之經典,並無令人意外之處。

     而漢地,絕大多數之佛經,皆譯自「梵文」,所謂:梵文「佛經」,若不混淆「婆羅門教」(婆羅門 = 梵 = 清淨本性)之思想,那才是奇怪之至!

     近代,某些學人,不肯捨棄譯自「梵文」,充斥「婆羅門教」思想之《阿含經》;想了解原始佛法,卻又捨棄「巴利聖典」而不讀。美其名為「比對」,竟拿「巴利聖典」隻字片語,當作修補《阿含經》之工具!
     恰似:「拆卸新車零件,拿來修補破車,實是愚人作為!」

     究其原因,無他,只不過是想,持續保有:源自「婆羅門教」之思想 ➾ 梵 = 清淨本性、佛性、空性、如來藏、中觀、真我、本體(實相)……等思想,令其,借屍還魂罷了!

     《佛遺教經》世尊三唱:「汝等若於,苦等四(聖)諦,有所疑者,可疾問之;毋得懷疑,不求決也!」
     然而,至今學佛人,對於佛陀法語──「巴利聖典」,所闡述之佛法核心──「四聖諦」要義;依然無知、不求甚解、無人問津或關注!
     所以,若真想認識「原始佛法」、了解「四聖諦」真理;有必要重新、有系統的閱讀「巴利聖典」,才是目前最迫切、最重要的工作!

四、 走出「緣起誤區」 Out of the Nagarjuna Brahmanism

     ☆ 「空性」思想實是婆邏門教的一個分支,試想:「空性創造」與「梵天創造」有何不同?
     ☆ 緣「生」而有「老死」,生、老死互為互補的條件,「生」和「老死」雖然「相對性」,但其關係,卻是「絕對性」的真理!佛陀稱祂為「四聖諦」。

     ✫ 龍樹(婆羅門種)的詭辯、矯亂──《中論》第二十四品:
     「『眾因緣生法,我說即是空;亦為是假名,亦是中道義。』……何以故?眾緣具足,和合而物生;是物屬眾『因緣』,故『無自性』。『無自性』故空,空亦復空;但為:引導眾生故,以『假名』說。離有、無二邊,故名為:『中道』。」

     ① 緣生法 ≠ 無自性 ≠ 空;
     ② 緣生法 ≠ 無自性 ≠ 假名;
     ③ 緣生法 ≠ 無自性 ≠ 中道義。

     ✘ 錯亂的把「緣生法」,解釋成「無自性」;「無自性」,更不是「空假中」,而是,龍樹的詭辯! ~☹

     「無自性」只是「無」自性、「否定」自性,並不能說明「依存」的「相對性」(也就是說:緣起、因果關係);所以,難怪會落入:空、有、亦空亦有(空有不二、真空妙有)、非空非有(不一不異、不常不斷)……等對立,獨斷式的「常見」或「斷見」。

     ✔ “相對性” ➾ 是名:「緣起」,“緣起” ➾ 才是「中道義」! ~☺

五、 三個愚人,正法覆滅! Out of the Upanishad Brahmanism

     ☆ 「緣起」是「相對性」施設──四聖諦:「此有故彼有(苦),此生故彼生(集);此無故彼無(滅),此滅故彼滅(道)。」
~《因緣相應‧伽拉羅剎利品‧tumhasutta 非汝之物》(SN 12.37)

     ⑴ 佛滅後三百年(西元前 150),迦多衍尼子(婆羅門種)造《阿毗達摩發智論》:將一切法,說成實「有」。破壞緣起「相對性」,正法淪為「像法」。

     ⑵ 佛滅後七百年(西元 150~250),龍樹(婆羅門種)造《中論》:將一切法,說成無自性「空」。破壞緣起「相對性」,像法淪為「末法」。

     ⑶ 佛滅後一千二百年(西元 700~750),商羯羅(婆羅門種),仿效中觀辯證,創不二一元論,改革婆羅門教,為印度教,註解《奧義書》:將性「空」,說成「上梵」,將緣起「有」,說成「下梵」,論破、取代佛教。佛滅後一千七百年(西元 1205)回教入侵,末法覆滅!

1. 【正法混亂之五因】 5-Cause Of Semblance Dhamma Arising

     「迦葉!像法之世生時,則有正法之滅!
     迦葉!地界不能令正法滅;
     水界不能令正法滅;
     火界不能令正法滅;
     風界不能令正法滅。
     但是,彼等愚人生之時,能令此正法滅!
     迦葉!譬如,除非船之先沈;
     迦葉!否則,正法不應有滅!

     迦葉!有此等五法存在,將導致正法退墮、混亂、滅沒!

     五者何耶?
     迦葉!於此,有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(信士)、優婆夷(信女)等:『➊ 不尊重師(佛)、住不隨順,➋ 不尊重法、住不隨順,➌ 不尊重僧伽、住不隨順,➍ 不尊重學(戒)、住不隨順,➎ 不尊重定、住不隨順。』」
~《迦葉相應‧迦葉品‧Saddhammappatirūpakasutta 像法》(SN 16.13, 156)

2. 【阿賴耶識?離開因緣,識即不生!】 Out of the Alaya Brahmanism

     ☆ 世尊對於主張:「清淨本性、佛性、空性、阿賴耶識、如來藏、中觀、真我、本體、實相……等思想」之學者,一記棒喝!
     ☆ 不可以五蘊、六塵見「如來」;但是,若離開五蘊、六塵,亦無法見「如來」!
     ☆ 在這裡,不是說「五法蘊身、佛性、空性、阿賴耶識」有無的問題?而是說明──如果執取任何一法為「有」或「無」,都不叫做「涅槃真理」!

     「茶帝!汝實生如是惡見耶?『予實如是,理解從世尊所說之法,即:此識流轉、輪迴;而且,常保持自己之同一性也。』」
     茶帝曰:「世尊!予實如是,理解從世尊所說之法,即:此識流轉、輪迴;而且,常保持自己之同一性也。」

     世尊曰:「茶帝!如何其識?」
     茶帝曰:「世尊!此語,即:『所受者,於此處、彼處,受善、惡業之果報。』」

     世尊曰:「愚痴人!汝實在從哪裡知道?我如此說法耶?
     愚痴人!識由緣生,予豈非以種種法門,說:『離開因緣,識即不生!』否?
     然,愚痴人!汝自己誤解、誣謗我等、傷害自身、又多生非福。
     愚痴人!此將為汝,帶來長夜傷害、苦惱不幸福也。」
~《中部經典‧雙大品‧Mahātaṇhāsaṅkhayasutta 愛盡大經》(MN 38, 398)

六、 佛陀修學過程?證知「四聖諦義」! The 4-Noble Truths' Vipassana

     ☆ 世尊現等覺 ➾ 是因為如實證知五取蘊之四聖諦(而非四攝、六度波羅蜜)!
     ☆ 世尊“發現”相對緣起、四聖諦:「➊ 此有故彼有(苦),➋ 此生故彼生(集);➌ 此無故彼無(滅),➍ 此滅故彼滅(道)。」 ➾ 何有故有老死(苦)耶?緣何而有老死(集)耶?……➀ 有生故有老死(苦)!➁ 緣生而有老死(集)!……何無故無老死(滅)耶?何滅而有老死滅(道)耶?……➂ 無生故無老死(滅)!➃ 生滅而有老死滅(道)!……。

1. 【四聖諦義──洞察五蘊生滅】 Insight Into 5-Aggregates' Birth & Death

     「諸比丘!因為不隨覺、不洞察『四聖諦』,我與汝等,長久以來,流轉於生死。四者何耶?

     ➊ 諸比丘!因為不隨覺、不洞察:『苦聖諦』,我與汝等,長久以來,流轉生死。
     ➋ 諸比丘!因為不隨覺、不洞察:『苦之集聖諦』,我與汝等,長久以來,流轉生死。
     ➌ 諸比丘!因為不隨覺、不洞察:『苦之滅聖諦』,我與汝等,長久以來,流轉生死。
     ➍ 諸比丘!因為不隨覺、不洞察:『到達苦滅之道聖諦』,我與汝等,長久以來,流轉生死。」
~《長部經典‧Mahāparinibbānasutta 大般涅槃經》(DN 16, 155)

2. 【尋佛古都──不死道跡】 The Way Leading To the Cessation Of Stress

     ☆ 並不是「無」苦、集、滅、道,「超越時空」的不死道跡 ➾ ➊ 正見、➋ 正思惟、➌ 正語、➍ 正業、➎ 正命、➏ 正精進、➐ 正念、➑ 正定。

     「諸比丘!同此,我發現過去正覺者,通行之古道、古徑。諸比丘!過去諸佛,通行之古道、古徑者何耶?此即八聖道分,如是:『➊ 正見、➋ 正思惟、➌ 正語、➍ 正業、➎ 正命、➏ 正精進、➐ 正念、➑ 正定』。
     諸比丘!此乃過去正等覺者,通行之古道、古徑。

     ⑫ 追隨其道,隨其道而行,則知『老死』,知老死之集,知老死之滅,知趣滅老死之道跡;
     ⑪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生』,知生之集,知生之滅,知趣滅生之道跡;
     ⑩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有』,知有之集,知有之滅,知趣滅有之道跡;
     ⑨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取』,知取之集,知取之滅,知趣滅取之道跡;
     ⑧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愛』,知愛之集,知愛之滅,知趣滅愛之道跡;
     ⑦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受』,知受之集,知受之滅,知趣滅受之道跡;
     ⑥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觸』,知觸之集,知觸之滅,知趣滅觸之道跡;
     ⑤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六入』,知六入之集,知六入之滅,知趣滅六入之道跡;
     ④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名色』,知名色之集,知名色之滅,知趣滅名色之道跡;
     ③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識』,知識之集,知識之滅,知趣滅識之道跡;
     ② 追隨其道,隨其道以行,則知『行』,知行之集、知行之滅、
     ① 知趣行滅之『道跡』。

     知此,我以示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。諸比丘!如是梵行繁榮、增廣,示知眾多人等,予增大,依人天而善說示。」
~《因緣相應‧大品‧Nagarasutta 諸佛古道》(SN 12.65)

七、 「正法」與「聖律」──回顧佛陀教法興衰史 Scripture & History

1. 巴利語系 ☞ 「法藏」簡介~ Introduction Of Pali Sutta-Pitaka

     巴利語,是摩揭陀國的官方用語、佛陀說法時的語言。
     【巴利聖典】最初僅有《法藏》(即經藏),與《律藏》,並無所謂《論藏》(阿毗達摩)!
     《大般涅槃經》(DN 16, 216):「阿難!依我為汝等,所說之『(正)法與(聖)律』,於我滅後,當為,汝等之大師。」

     佛陀於西元前489年入滅後,聖弟子們將《法藏》(即經藏),分成五個部份──
     ➊ 較長篇幅的經文,編列在《長部經典》;
     ➋ 中等篇幅、不長不短的經文,編列在《中部經典》;
     ➌ 較短篇幅的經文,編列在《小部經典》;
     ➍ 其他,依據蘊、處、界,專題式分類,則編列在《相應部經典》;
     ➎ 此外,還編列了一套百科全書形式的《增支部經典》,由一至十一作為索引。
     《法藏》(即經藏)至此,大體完備!

2. 巴利語系 ☞ 「律藏」簡介~ Introduction Of Pali Vinaya-Pitaka

     巴利律藏,也分成五個部份──
     ➊ 《比丘類》輯錄,有關《比丘戒本》二二七條戒,每一條戒,制戒因緣與解說;
     ➋ 《比丘尼類》輯錄,《比丘尼戒本》三一一條戒,每一條戒,制戒因緣與解說;
     ➌ 《大品》輯錄,有關僧伽各項生活,例行事宜、重大議題,如:布薩誦戒、入雨安居、自恣悔過、穿功德衣、僧伽會議等之規定;
     ➍ 《小品》輯錄,有關僧伽議事、處罰方式、滅諍原則、瑣碎事宜之補充規定;
     ➎ 《附隨》輯錄,其他分類摘要、列舉綱要、補充說明,宛如戒律之補充教材。

3. 巴利語系 ☞ 「南傳佛教」簡介~ Introduction Of Pali Abhidharma

     《論藏》(阿毗達摩)的由來──
     西元前271~150年,北方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,在暴政統治後,推行仁政。

     所以,需要主張「一切法實有」,像是:
     ⑴ 《論藏》(阿毗達摩)創始者富樓那(並非十大弟子之一,為同名或假託者)、⑵ 迦多衍尼子(婆羅門種)的《阿毗達摩發智論》(實際上,源自外道勝論派「婆浮陀迦旃延」的原子理論)等教義,用以安撫、規範人心。

     現在的「南傳佛教」嚴守戒律,並且,依據巴利語系《阿毗達摩》思想,為富樓那、迦多衍尼子的繼承者:
     ➀ 西元前273年,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長老,首次將巴利語系之佛教傳入錫蘭島;
     ➁ 西元1058年,傳入緬甸蒲甘王朝;
     ➂ 西元1361年以後,由錫蘭島更陸續傳入泰國、柬埔寨、寮國等國家。

4. 梵文語系 ☞ 「北傳婆羅門教」簡介~ Sanskrit Mahayana Brahmanism

     西元150年以後,南方憍薩羅國主娑多婆訶(引正王),採納龍樹(婆羅門種)的「空性思想」。
     作為:推行愚民政策、剷除舊勢力,以及宗教與政治鬥爭之工具!

     龍樹說「性空」、教人要放空,自己一點也不空,將婆羅門、佛教、耆那教思想,融為一爐,曾偽造大量梵文經典。
     他造論特多,素有「千部論主」之美稱,縱橫古今、無出其右!

     因此,他將阿育王時期,巴利語系之佛教,貶稱為「小乘」;而其梵文語系之南方新興宗教,則自稱為「大乘」。

     四、五世紀時,無著、世親(婆羅門種)兄弟,由龍樹的「空性思想」,更進一步發展出「三界唯心、萬法唯識」之瑜伽行派。
     現在的「北傳婆羅門教」,依據「空性思想」與「唯心唯識」,為龍樹、無著、世親等,梵文語系新興宗教的繼承者。

5. 梵文語系 ☞ 「藏傳婆羅門教」簡介~ Sanskrit ESOTERICA Brahmanism

     西元700~750年,商羯羅(商卡拉 Shankara,婆羅門種),延續「大乘」唯心論,仿效中觀辯證,倡不二一元論,改革婆羅門教「吠檀多派 Vedanta」,成為「印度教」(新婆羅門教),狂註《奧義書》──
     將性「空」,說成「上梵」;將緣起「有」,說成「下梵」。論破「空性思想」、取代「大乘」教義,復興了主張「種姓制度」的吠陀傳統。

     於是,大批印度「大乘」教徒,紛紛改信印度教;「密教」信徒,以混合婆羅門教、男女雙修方式,獲得苟延殘喘;般若但亦方便,戒律蕩然無存!
     西元747年,藏王迎請寂護、蓮華生、蓮華戒,並與漢地禪宗「大乘」教義辯論,後者敗退,奠定西藏「密教」基礎。

     西元1203年,回教入侵,燒毀「密教」最後據點超戒寺;印度「密教」徒逃往尼泊爾、西藏等地避難。
     西藏接收超戒寺大量典籍後,便傳承了密教教學的傳統,形成以「密教」為主流的「藏傳婆羅門教」。

八、 【思想梵化】與「種姓制度」關係密切──結語 Conclusion

     ⑴ 迦多衍尼子、龍樹、無著、世親、商羯羅……這些,改變佛教的關鍵人物,為何,剛好都是「婆羅門種姓」呢?

     可見,絕非偶然、亦非巧合!長久以來,佛教團體,普遍梵化;必然,存在著種姓歧視(新種姓 Caste、亞種姓 Sub-Caste)的嚴重問題!

     ⑵ 一切佛法的解說中,只要是提到「空」,像是「空性、性空、畢竟空」、緣起「性空」,都歸屬於「像法」(相似法)。

     龍樹中觀所發展出來的玄談,早在第八世紀,就被商羯羅證明,與婆羅門教義相同,根本與佛陀教法,完全沾不上邊;緣起、四諦、三十七道品,才是佛陀正說。

     除了「空」外,還包括:唯識、因明、如來藏,具是一門忠烈,均殉於商羯羅之手。
《認識【巴利聖典】,走出「阿含迷思」》(全文完) ~☕

     南無佛!南無法!南無僧!南無戒!
     Namo Buddha! Namo Dhamma! Namo Sangha! Namo Sikkhapada!

     迴向法界──
     Love and blessings…

     願以此功德,迴向雙親眷;
     Willing to take the merit, bless to parents and family;

     普及於一切,苦海常作舟。
     Dedicated to all beings, dukkha-sea often for the boat.

     善哉!善哉!善哉!
     Good! Good! Good!



認識【巴利聖典】,走出「阿含迷思」 Out of the Wood(直式)

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

579 三界九有與二十八天 3-Avacara, 9-Sattāvāsā & 28-Devaloka


附錄三 三界九有與二十八天 3-Avacara, 9-Sattāvāsā & 28-Devaloka

     ☆ 依原始佛法禪定修習到達彼岸的道跡 ➾
~心 法師 整理於 佛曆2563.4.22 更新於 2564.6.18

     ㈠ 省察三禪相 Tīṇi nimittāni manasi kātabbaṃ (AN 3.103) ➾ ① 三昧禪相 samādhinimittaṃ、② 精勤禪相 paggahanimittaṃ、③ 捨心禪相 upekkhānimittaṃ。

     ㈡ 四淨定 Cattāro samādhī (AN 6.71) ➾ ① 捨分定(順退分定:退步) hānabhāgiyo、② 止分定(順住分定:不進不退) ṭhitibhāgiyo、③ 勝分定(順勝進分定:進步) visesabhāgiyo、④ 決擇分定(順決擇分定:悟無漏智) nibbedhabhāgiyo。

     ㈢ 五正定分 Pañcaṅgiko sammāsamādhi (AN 5.28) ➾ ① 喜遍滿(初禪) pītipharaṇatā、② 樂遍滿(二禪) sukhapharaṇatā、③ 心遍滿(三禪) cetopharaṇatā、④ 光明遍滿(四禪) ālokapharaṇatā、⑤ 禪相觀察(觀三禪相:三昧、精勤、捨心) paccavekkhaṇanimittaṃ。

     ㈣ 五禪支 Pañca-jhāna-aṅga (MN 43, 454) ➾ ① 尋(轉向) vitakko ca vattati、② 伺 vicāra、③ 喜 pīti、④ 樂 sukha、⑤ 一心頂點(最初心意) cittekaggatā。

     ㈤ 禪定五自在 Pañca-vasī (Ps 2, 85) ➾ ① 轉向自在 āvajjana、② 入定自在(三摩缽底、三摩半那、等至、正受) samāpajjana, samāpatti, samāpanna、③ 住定自在(決意自在、三摩呬多、等引) ṭhiti, adhiṭṭhāna, samāhita、④ 出定自在 vuṭṭhāna、⑤ 省察自在 paccavekkhaṇā。

     ㈥ 八解脫八自在 Aṭṭha vimokkhā aṭṭha icchaka (DN 15, 130) ➾ ① 順入禪定 anuloma、② 逆入禪定 paṭiloma、③ 順逆入定 anuloma-paṭiloma、④ 何處想要(轉向自在) yatthicchaka、⑤ 何時想要(省察自在) yadicchaka、⑥ 住定自在 yāvaticchaka、⑦ 入定自在 samāpajjati、⑧ 出定自在 vuṭṭhāti。

~《長部經典‧大品‧Mahānidānasutta 大緣經》(DN 15, 95-130)
https://archive.org/details/palishengdian02_01_003/page/84/mode/1up?view=theater

     【一】欲界 Kāma-avacara (6天,又稱愛界;包括人界、天道、三惡處,九有情居之一):
     ① 四大王眾天 Cātummāhārājikā (又稱四天王)
     四大王天,六欲天中最低的天界。
     此天界為四大天王及其眷屬所居,故名。
     四大天王分別守護著四方。他們是:
     1. 持國天王 Dhataraṭṭha (多羅吒),守護東方,統領食香神 Gandhabba ;
     2. 增長天王 Virūḷhaka (毘琉璃),守護南方,統領甕睪鬼 Kumbhaṇḍa ;
     3. 廣目天王 Virūpakkha (毘留博叉),守護西方,統領諸龍 Nāga ;
     4. 多聞天王 Vessavaṇa (毘沙門),守護北方,統領夜叉 Yakkha 、羅剎 Rkkhasa 。
     此四大天王既守護四方,也保護佛陀及佛弟子們。

     ② 三十三天 Tāvatimsā (又稱忉利天;此天之主稱釋提桓因 Sakka-devānam-inda ,即帝釋天 Kosiya)
     ③ 夜摩天 Yama (又稱燄摩天、第三燄天)
     ④ 兜率天 Tusita (又稱睹史多天)
     ⑤ 化樂天 Nimmānarati (又稱樂變化天)
     ⑥ 他化自在天 Paranimmitavasavatti (又稱第六天、魔天 Māra )

     【二】色界 Rūpa-avacara (18天,遠離五蓋)
     ➊ 初禪 1st Jhāna (3天,九有情居之二):
     ⑦ 梵眾天 Brahma-pārisajja, Brahma-kāyika (梵身天)
     ⑧ 梵輔天 Brahma-purohitā
     ⑨ 大梵天 Mahā-brahmā

     ➋ 二禪 2nd Jhāna (3天,九有情居之三):
     ⑩ 少光天 Parittābha
     ⑪ 無量光天 Appamānābhā
     ⑫ 光音天 Abhāssarā (極光淨天、晃昱天)

     ➌ 三禪 3rd Jhāna (3天,九有情居之四):
     ⑬ 少淨天 Pārittāsubhā, Saṃkiliṭṭhābhā (雜染光天)
     ⑭ 無量淨天 Appamānasubhā
     ⑮ 遍淨天 Subhākinhā, Parisuddhābhā (遍淨光天)

     ➍ 四禪 4th Jhāna (9天,含五淨居天,九有情居之五):
     ⑯ 無雲天 Anabhraka (少福天、小嚴飾天)
     ⑰ 福生天 Punyaprasava (大嚴飾天)
     ⑱ 廣果天 Vehapphalā (嚴飾果實天、果實天)
     ⑲ 無想天 Asañña-sattā, Asañña-bhava

     ➎ 淨居天 Suddhāvāsa (5天,由證得「不還果」聖者所居住,又名阿毘浮天 Abhibhussa):
     ⑳ 無煩天 Avihā
     ㉑ 無熱天 Atappā
     ㉒ 善見天 Sudassā
     ㉓ 善現天 Sudassī
     ㉔ 色究竟天 Akaṇiṭṭha (有頂天之一,阿迦膩吒天)

     【三】無色界 Arūpa-avacara (4天,滅有對想):
     ㉕ 空無邊處 Ākāsanañcāyatana (九有情居之六)
     ㉖ 識無邊處 Viññāṇañcāyatana (九有情居之七)
     ㉗ 無所有處 Ākincaññāyatana (九有情居之八)
     ㉘ 非想非非想處 Nevasaññānāsaññāyatana (有頂天之二,九有情居之九)

     (❦❧ 佛子,審慎思擇:大家常唸「極樂世界」原始經典,卻無記載!可見「彌陀信仰」並非【正統佛教】所原有者! ~☕)

── 佛曆 2558.12.18(五)心燈 整理 ──






《長部經典‧大緣經》

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

582 偽金剛經傷害了倫理道德 Diamond Sutra VS. Justice Morality


附錄六 偽金剛經傷害了倫理道德 Diamond Sutra VS. Justice Morality

〔一、邪僧寶 The False Sangha One ➥〕

☯ 〝大乘〞婆羅門教的愚痴教徒 ➲

     所以不知〝恥〞(反省改過與實踐)的因緣:
     ➊ 〝聽得懂〞的佛法不要學,卻要學習〝聽不懂〞的佛法;〝能夠實踐〞的佛法不要學,卻要學習〝不能實踐〞的佛法。
     ➋ 既〝聽不懂〞又〝不能實踐〞的……其實並非【佛法】,原來是〖魔法〗! ~☭

── 佛曆 2563.5.14(四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二、慚如鐵鉤,能制人非法 Shame Compared To Iron Goad Control Wrong-Doing ➥〕

☯ 〈偽〉金剛經的錯誤百出 ➫

     ➊ 讀了偽經以後,會變得無恥的原因:
     「不應住色(聲香味觸法)生心」(是)無慚! ⁢
     「應生(色聲香……)無所住心」(是)無恥! ✘
     ➋ 應改為:
     「應住色(聲香味觸……)生心」(是)有慚! ⊙
     「不應生(色聲……)無所住心」(是)有恥! ✔
     ➌ 或改為:
     「不應住色(聲香味觸法)滅心」(是)有慚! ⊙
     「應滅(色聲香……)無所住心」(是)有恥! ✔
     這樣才對 ‼ ~⎈

── 佛曆 2563.5.14(四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三、開始錯誤 Start the Error ➥〕

☃ 若真的無人相? ➫ ✈⎃⎌

     「無我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……」那麼:
     這個人其實和眼盲的瞎子,沒有什麼兩樣;這樣的人,不只無法見如來,就連眼前的電線桿也是無法見到!
     即使被撞到腦袋開花,也是無法──〝開悟〞的! ~✐⚉

── 佛曆 2563.5.19(二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四、無為空死,後致有悔 Lest Die After Wasting Lifetime & Regret It ➥〕

⚉✐ 只有貪空、瞋空、痴空 ~➢

     不是〝萬法皆空〞──
     法性、因果、緣起、四諦等無為法,稱為:真如,怎麼會〝空〞呢? ~۝☸⎈

── 佛曆 2563.5.26(二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五、諸善功德,皆不得生 No Merit Of Any Kind Will Accrue To You ➥〕

☯ 既無慚恥心又無智慧的人是受到惡知識的誤導 ➫

     ➊ 「不應住色(聲香味觸法)生心」(是)無慚! ⁢
     該生起的──善心觀智,卻不生起!
     ➋ 「應生(色聲香……)無所住心」(是)無恥! ✘
     該滅去的──惡心惡欲,卻不滅去!
     ➌ 信奉金剛偽經的人,絕對會變得 ~➢ 無慚!無恥!又無智! ~⚉♨

── 佛曆 2563.5.19(二)修行生活 ──

認賊作父的〝開悟〞 Treating a Thief as his Father

     ⚉☡ 開誤?開悟? ➲
     開始錯誤,叫〝開悟〞!越開越霧(誤)! ~☁☔☄

── 佛曆 2563.6.11(四)修行語錄 ──

〔六、常當慚恥,無得暫替 Always Ashamed Of Unskilful Even For A Moment ➥〕

❥⚠ 【慚】是懺悔,【恥】是改過 ➫

     ⌁善念,應該當下生起 ⚡ 惡欲,應該馬上滅去!
     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簡單一句話叫做:無恥! ~⚉♨

── 佛曆 2563.5.19(二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七、法不壞信:四諦勿疑 On Clearing Up All Doubts ➥〕

☯ 〈偽〉心經的說法 ☛

     〝無智亦無得〞就是──無慚、無愧;
     它又說:〝無苦集滅道〞這更是──無恥!
     孟子說:「無恥之恥,無恥矣!」
     (不只是寡廉鮮恥而已!) ~⚈⚡❥☄

── 佛曆 2563.5.28(四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八、晝則勤心,修習善法 By Day You Should Practise Good Dhamma ➥〕

☯ 〝不住色生心〞是無慚、無廉 ☛

     〝應生無所住心〞是無愧、無恥! ~☔⚡

── 佛曆 2563.5.24(日)修行生活 ──

真善對偽善 Sincerity VS. Double-Faced

     ♛❣ 【知行合一】慚恥之服,最為莊嚴……—➢

     ➊ 是諸佛教:知善知惡,又能行善去惡⤻是〝聖賢〞;
     ➋ 戒禁取見:不知善惡,或知善而不行⤑是〝無慚〞;
     ➌ 犬儒德賊:知善知惡,卻不行善去惡⤳是〝偽善〞;
     ➍ 地獄傍生:不知善惡,卻又行惡去善↘是〝無恥〞。

── 佛曆 2563.5.27(三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九、若無愧者…… While He Who Has No Fear Of Blame... ➥〕

♨ 無住滅心 VS. 無住生心 ⥲❤

     〈偽〉金剛經「邪因邪果」(無緣生識)的謬誤有四:
     ➊ 苦聖諦(端嚴苦智) VS. 該生的(慚愧心)不能生;
     ➋ 集聖諦(因果集智) VS. 不生的(傲慢心)還能生;
     ➌ 滅聖諦(清淨滅智) VS. 能滅的(貪瞋痴)不想滅;
     ➍ 道聖諦(慚愧道智) VS. 不滅的(戒定慧)卻想滅! ~☼☁

── 佛曆 2563.5.30(六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、直爾少欲,尚宜修習 Straight-Away You Should Practise ‘Fewness’ Of Desires ➥〕

⤹❤⤸ 明白因果 VS. 無明煩惱 ➳

     〈偽〉金剛經──撥無因果──〝見相非相〞的錯誤如下辨正:
     當您看見美女,而生起貪愛的時候……是應該把〝美女〞──這個因果實相──消滅掉呢?
     還是應該把對美女的〝貪愛〞──心中無明苦惱──息滅掉呢?
     〔答案:當然是後者!〕 ~❥♨

── 佛曆 2563.5.30(六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一、迷幻劑 Psychedelic ➥〕

☯ 整部〈偽〉金剛經,其實是到處充斥著〝騙捐〞的偽經;其手法是對眾生〝我執〞的弱點,進行煽風點火與迷惑愚弄。 ~☔⚡


── 佛曆 2563.5.24(日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二、自高自大 Self-Conceited ➥〕

☯ 〈偽〉金剛經:增強〖我執〗(傲慢心)的方法 ➫ ✈⎃⎌

     就是告訴信眾:「你……學的是〝大乘(婆羅門教)〞的!」 ~✐⚉

── 佛曆 2563.5.20(三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三、魔法 Conjuration ➥〕

☯ 龍樹偽造《金剛經》真正的目的 ➫

     也就是說主旨,只有兩個:
     ➊ 增長我執:
     讓世人在〝空、有〞的辯證中,掉落著相的陷阱;因而疏忽對治〖我執〗──真正心中的煩惱,卻不自知! ~☃

     ➋ 名聞利養:
     再利用信眾日益膨脹的〖我執〗心理──鼓勵〝無住相〞佈施,可以無窮盡地騙取眾生的恭敬,與榨取豐厚的供養。 ~♨

── 佛曆 2563.5.14(四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四、依樣畫葫蘆 Copy Mechanically ➥〕

☯ 以訛傳訛的後果? ➫

     那些註解金剛偽經的人,就好像有一個幫別人作弊的人,卻拿錯小抄兒……其他的人,也以盲引盲,跟著依樣畫葫蘆;結果害得全班都抄錯答案了呀! ~✐⚉

── 佛曆 2563.5.20(三)修行生活 ──

因果邏輯 Cause-Effect Logic

     ◷☙ 佛法的因果原理 ➲
     舉例說明:有人作弊,並不等於全班作弊!

     在佛法裡:
     【因】也就是邏輯學所說的,必要條件;
     【果】也就是邏輯學所說的,充分條件。

     佛法講【緣生法】是:由果推因;

     但不能:由因推果! ~☸

── 佛曆 2563.3.5(四)修行語錄 ──

〔十五、如夜見電光,即得見道 Seeing Dhamma Clearly As Flash Lightning In Night ➥〕

☯ 天下〝金剛〞偽經一大抄 ➫

     〈偽〉金剛經是斷章取義地抄襲自【巴利聖典】的經文,例如:
     ➊ 《中部經典》裡面的《蛇喻經》
     (說:「汝等實從筏喻,不知:『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』耶?」)與……

     ➋ 《相應部經典‧蘊相應》裡面的《焰摩迦經》
     (說:「友焰摩迦!汝意如何?見如來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耶?」
     「友!不也。」
     「友焰摩迦!汝意如何!見如來是無色、無受、無想、無行、無識耶?」
     「友!不也。」
     「友焰摩迦!汝於是處、於現法,不得真實之如來,汝能解說而言:『我知解世尊所說之法,漏盡比丘,身壞、命終而斷滅無有!』耶?」
     「友舍利弗!我於先無知故,以起彼惡見。
     今聞具壽舍利弗之說法,則斷彼惡成見,於法現觀。」);

     ➌ 《聚沫喻經》也叫《五蘊喻經》
     (說:「色譬如聚沫;
     受譬如水泡;想譬如陽燄;
     行譬如芭蕉;識譬如幻師。
     大日如來示:
     『周身起現觀,如理觀察法;
     虛幻壞滅身,誰皆如理見。』
     既言及此身,依廣慧者說:

     『若拒絕三法,觀身如棄物──
     壽暖與精識,三者若離身;
     彼時橫臥棄,無食更無思!』
     如此相續身──虛妄談幻術!
     殺賊若未除──不知何堅實?
     『觀察此諸蘊,比丘勤精進;
     無論晝與夜,正知相繫念……。』
     一切結縛斷,自法作皈依!
     昨遇燃頭然,今登不死境。」);

     ➍ 《增支部經典‧三集》裡面的《金剛喻經》也叫《鑽石喻經》
     (說:「諸比丘!世間有一類人──易怒、多擾惱,受少言即結怨、現出憤恨、兇惡、悢悷、憤發、憎惡、憂惱。諸比丘!此種人被稱為『漏瘡喻心』之人。
     諸比丘!又何種人是『電光喻心』之人耶?諸比丘!世間有一類人──彼如實知『此是苦』,彼如實知『此是苦之集』,彼如實知『此是苦之滅』,彼如實知『此是導向苦滅之道』。譬如,諸比丘!有眼者,於黑暗夜中有電光,得見種種物;正是如此,諸比丘!世間有一類人──彼如實知『此是苦』,彼如實知『此是苦之集』,彼如實知『此是苦之滅』,彼如實知『此是導向苦滅之道』。諸比丘!此種人被稱為『電光喻心』之人。
     諸比丘!又何種人是『金剛喻心』之人耶?諸比丘!世間有一類人──由於漏盡而現法自無漏之心解脫、慧解脫,作證已具足而住。譬如,諸比丘!無論寶珠,或是岩石,無有金剛鑽石(所造之杵)所不能斷者……。」)。
     以上等等【巴利聖典】的所有經文! ~✐⚉

── 佛曆 2563.5.20(三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六、邪命說法 Evil-Livelihood Teaching ➥〕

⚠ 現在沒有《阿含經》 ☞

     所謂〝阿含經〞只是翻譯,並不是〝經〞;(大乘)婆羅門教的〈偽〉金剛經、〈偽〉心經、〈偽〉法華經……通通都一樣,只是翻譯,都不是(佛)經!
     【巴利聖典】才是完善保存至今的真正佛經。 ~☸

── 佛曆 2563.5.30(六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七、法寶與四大教法 Precious Dhamma One & 4-Checking Buddha's Preaching ➥〕

☯ 〝阿含經〞不是經 ☛ 只是翻譯 ~❥

     (翻譯自:婆羅門教的梵文版本。)

     【巴利聖典】才是真正佛教的經典,不但有巴利文的原始經典,更有各國的各種翻譯,可以互相對照! ~⎈

── 佛曆 2563.5.28(四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八、邪三寶 Three False Ones ➥〕

☯ 非金剛經?好騙難教! ➫

     整本〈偽〉《金剛(真漏瘡)經》都在騙!
     但是愚痴的世人…… ✈⎃⎌
     只喜歡聽不能懂的經典,不喜歡能聽得懂的經典!
     只喜歡不能實踐的教法,不喜歡必須實踐的教法! ~✐⚉

── 佛曆 2563.5.19(二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十九、僧寶與四大教法 Precious Sangha One & 4-Checking Buddha's Preaching ➥〕

☯ 須菩提? ➫

     是給孤獨長者的幼弟,偽造《金剛(真漏瘡)經》的人,只不過是想假借須菩提的名義,伺機斂財罷了! ~✐⚉

── 佛曆 2563.5.19(二)修行生活 ──

〔二十、佛說四諦,不可令異 The 4-Noble Truths Proclaimed Cannot Be Otherwise ➥〕

⚉✐⎚ 〝無相佈施〞是騙人的! ~➢

     決擇自己──
     是否出於戒、定、慧,或貪、瞋、痴的行為?

     非常重要──
     如果是出於戒、定、慧只會得到智慧的果報;
     如果是出於貪、瞋、痴只會得到愚痴的果報! ~♻

── 佛曆 2563.5.26(二)修行生活 ──

❦❧ 總結:
伐煩惱樹,之利斧也 Sharp Axe For Cutting Down the Afflictions-Tree

☁☼ 無明 VS. 有明 ☞

     執著心中的「無明」煩惱帶來輪迴;
     「明白」當下的因果緣起帶來解脫!

     【因果】是倫理道德,也就是指:四聖諦;
     【緣起】是每個因果之間,不同的關係,也就是說:十二緣起。 ~☸

── 佛曆 2563.5.31(日)修行語錄 ──

《偽金剛經傷害了倫理道德 Diamond Sutra VS. Justice Morality》(全文完) ~☕

~原始佛法 心 法師(Ven. Devacitta)2564.6.4 整理






《偽金剛經傷害了倫理道德》

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

566 入道智慧人也 One Has Attained Knowledge of Dhamma




     入道智慧人也 One Has Attained Knowledge of Dhamma

     ❥♛†☯♻ 原始佛法與孔孟道統的中道精神 ➲

     【一】西方人放縱個人情慾的〖唯物〗思想,成為基督教救世福音(所謂:人需要被救贖,卻不可成為「神」之不平等階級的屬靈)〖唯心〗思想的發展基礎;
     然而,卻被後來居上的馬列邪教,以追求階級平等為幌子的世界革命(追求所謂:大同世界,卻敗壞人類道德)之唯物理論鑽了(基督)宗教的漏洞!

     【二】東方人的〖唯物〗思想,為追求現實功利,而不擇手段,發展出種姓制度與法家的帝王之術,成為〝大乘〞婆羅門教《奧義書》神權理論之畢竟空與絕對〖唯心〗思想的發展養份;
     然而,卻被後來居上的邪淫密教,以追求〝即身成佛〞(眾生平等,所謂: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等)為幌子的廟妓、亂倫合理化之唯物理論鑽了(帝王)法律的漏洞!

     【三】原始之佛陀教法與華夏文化中的孔孟道統,都是以奉行八正道等倫理道德為基礎,才能有效避免〖唯心〗與〖唯物〗兩個極端所帶來的弊病;
     成就涅槃寂靜,進而大同世界,完成中道精神之實踐。 ~❤卍❁❀☸

── 佛曆 2563.12.2(三)黃金時代 ──

https://t.me/happy640213/19





三法印的觀察



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562 露出馬腳 Betray the Pot to the Roses



     時代篇 佛曆2563年11月~12月

     《心 法師的修行筆記》佛曆2563年11月1日

     露出馬腳 Betray the Pot to the Roses

     ☯ 台灣被〖共G會〗所附體的傀儡政府 ➲

     正在打壓太極門宗教團體!

     這個地球上的苦難,是由東、西方(惡質)文化中的變態(荒淫無恥)、權力欲和傲慢所造成的! ~♛☄☹

── 佛曆 2563.11.1(日)黃金時代 ──












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

546 迴避性人格障礙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



     迴避性人格障礙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

     ♨⚇ 信心危機 ~➢

     什麼叫做〝信心危機〞呢?

     台灣人沒有自信心──
     不敢下判斷、不敢做決定!

     這就是:信心危機! ~❥⚆

── 佛曆 2563.8.21(五)黃金時代 ──








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

229 貪小失大 Covet A Little & Lose A Lot



     貪小失大 Covet A Little & Lose A Lot

     卍 要念【南無佛】 ➲
     別念〝阿彌陀佛〞!

     〝阿彌陀佛〞就像:
     電影《倩女幽魂》裡面的……
     那隻蜈蚣精所冒充;

     引誘好逸惡勞、貪小便宜的學佛人:
     誤入歧途,成為魔界眷屬!

     修學佛法,除了三十七道品裡的:
     【戒、定、慧】以外,沒有其他的〝捷徑〞! ~☸

── 佛曆 2563.3.12(四)修行生活 ──
https://t.me/happy640214/69










《心的修行筆記》佛曆2563年1月~2564年3月【全集】